打好改革組合拳塑造四大競爭力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國際一流能源公司
來源:admin 時間:2022/7/4 8:50:58
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
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中國海油)成立于1982年,注冊資本1138億元,是我國首個“海上特區”和首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“工業特行”.經過近40年的不懈奮斗,公司實現了從上游到下游、從淺水到深水、從國內到國際的“三大跨越”,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、專業技術服務、煉化與銷售、天然氣及發電、金融服務等五大業務板塊,旗下擁有5家上市公司,海外業務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,總資產超過1.3萬億元。
一、全面落實“兩個一以貫之”,建實立企之梁,在塑造一流治理競爭力上實現新提升。一是堅持“中國特色”,建立現代企業治理體系。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,修訂完善“一章、兩制、八規則、四清單”,厘清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,明晰決策程序和運行規則。嚴格落實黨組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的要求,推進戰略型、規范型、監督型“三型”董事會建設,推動重要子企業全面落實董事會6項主要職權,全面實現子企業董事會應建盡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數。二是突出“海油特點”,構建現代企業管控模式。堅持市場化運作、專業化發展、集團化管理大方向,進一步明確集團總部戰略決策、資源配置、組織保障、監督管控四個職能定位,確立“總部一板塊—企業”三級管控架構,推動集團管控模式向“戰略+核心運營”轉變。深入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,總部授放權事項達68項,精簡25%以上,確保該放的放到位、該管的管理好。三是把握“行業特性”,打造現代企業風控能力。緊貼海洋石油工業高風險、高投入行業特性,著力構建“1+3+N”風控體系,即建立落實董事會風控職責的一套體系,筑牢業務部門專業把關、風控部門體系審查、監督部門職能監督的三道防線,強化投資、資金、安全、采辦、海外等重點領域全面風險管理。
二、堅持國有資本有進有退,夯實固企之本,在塑造一流產業競爭力上展現新作為。一是應勢而“進”,爭做國內油氣增儲上產主力軍。2021年,渤海油田建成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。公司桶油完全成本在國內外同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,成本費用利潤率創七年來最好水平。二是蓄勢而“轉”,爭做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探路者。堅決落實國家“雙碳”戰略部署,編制綠色發展跨越工程行動方案和“雙碳”實施方案,成立新能源部及碳中和研究所。三是順勢而“退”,爭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排頭兵。以“兩非兩資”清理為抓手,先后退出鹽化工、煤化工等非主業非優勢業務,持續瘦身健體,壓減存量企業208戶。公司總資產超過1.3萬億元,實際運行的各級實體企業只有300余戶,實現生產要素向油氣主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全面集中。
三、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,筑實興企之基,在塑造一流人才競爭力上呈現新氣象。一是通過“兩制一契”實現干部能上能下。全面推行“兩制一契”,全員簽訂"兩個合同”。推行全體中層干部“起立坐下”,在明確4種常規“下”的途徑基礎上,推出中層以上干部"非優必轉"措施,265名干部退出,“下”的比例超過12%.明確技術技能專家聘期考核退出率10%以上,打破專家“一評定終身”。持續優化領導班子業務與年齡結構,加快優秀年輕干部培養及使用,45歲以下的干部占比從32%增長到41%.二是通過“兩個調控”實現員工能進能出。強化“用工總量調控”,建立健全以勞動效率效益為核心的用工總量管理模式,促進用工與人均效益正向聯動;全面優化所屬單位組織機構,撤銷業務單元35個,厘清關鍵崗位3.5萬多個。強化“勞動合同調控”,充分發揮績效考核“指揮棒”作用,對考核“不勝任”的員工轉崗培訓,重新上崗后仍不勝任的,依法解除勞動合同。公司現有用工總量相比“十三五”初期減幅達31%;全員勞動生產率升至355萬元/人,是“十三五”初的3.4倍,位居央企前列。三是通過“兩個掛鉤”實現收入能增能減。堅持薪酬與業績掛鉤、與崗位掛鉤,建立健全差異化薪酬體系,實施超額利潤分享,推動薪酬分配向全員勞動生產率高的單位傾斜,向基層一線和科研人員傾斜,向關鍵崗位骨干員工傾斜。2021年,公司各層級管理人員整體浮動薪酬占比達64%,關鍵科研崗位、績優營銷人員和“出海"員工的薪酬水平有了明顯增長,極大鼓舞和激發了科研人員與一線員工立足崗位、扎根奉獻的斗志和熱情。